【工会创新实践调研行】
原标题:浙江宁海县岔路镇高坛园区工联会探索小微企业民主管理新模式,为企业和职工排忧解难——(引题)
在这个园区,“职工说事”为何底气足?(主题)
本报记者 邹倜然
“工业园附近有没有免费或便宜点的地方能洗澡”“园区哪家工厂招流水线工人”……在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岔路镇高坛园区,每当“职工说事”线上平台或线下工作室收到职工诉求,园区工会联合会干部都会第一时间与职工进行沟通,了解并解决问题。
这样的诉求响应机制,源于高坛园区近年来探索的民主管理新模式——以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通过工会、企业、人大等多方协同发力,为企业和职工排忧解难,进一步激发小微企业民主管理活力。
让职工发声有渠道
高坛园区是一个自然形成的、未设立管委会的厂区集聚地,园区内有非公企业52家,职工有近3000名,外地职工约占三成。不同的工作内容、生活习惯等,构成职工多样化的诉求来源。
高坛园区工会联合会主席王玉琪告诉记者,起初,园区只有个别企业建立工会组织,多数小微企业由于规模较小、资源有限,难以独立开展规范化的民主管理活动,很多职工有诉求不知找谁帮忙,有意见和建议不知向谁反映。
2019年,在上级工会指导下,高坛园区52家企业联合组建园区工会联合会。为发挥好“娘家人”的作用,园区工联会从制度建设入手,制定园区职代会标准化操作手册,同时组建团队对会议方案进行前置审核,确保程序合规、材料完备。
在此基础上,园区工联会通过企业职工推选、基层党组织推荐,经园区工联会职工代表资格审查小组与职代会预备会议双重审核,确保职工代表涵盖一线职工、专业技术人员等各类群体,让职工发声“有分量”。
形成诉求反馈闭环体系
“职工有诉求,不用等到开会才提,都是轻车熟路地找‘职工说事’工作室或直接找工会。”王玉琪说,在园区,“职工说事”“工会主席接待日”等常态化民意反馈渠道已成为职代会的有效补充。
“职工说事”制度是宁海县聚焦职工诉求、畅通民意渠道的重要机制,在高坛园区内已形成“诉求收集—协商议事—分级处置—反馈评价”闭环体系,今年以来,已解决职工的急难愁盼问题63件。
与此同时,高坛园区工联会决定打造一个服务综合体,第一时间为职工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024年5月,占地面积220余平方米的高坛工业园区“平安之家”投入使用,辐射周边50余家企业、3000余名职工。这是一个集矛盾调解、企业服务、免费沐浴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点,由工会、公安、法院、司法等联合值岗,法官、网格员、律师等轮值坐班。
如今,宁海县已有超过800家基层工会推行“职工说事”制度。“我们不仅有说事工作室,还有线上说事平台。有些性格内向的职工经常在线上留言,这里成为他们的‘解忧杂货铺’。”宁波方正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谢家乐说。
多方联动实现区域协同治理
为了引导和支持职工全程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园区通过微信公众号、企业厂务公开栏、职工代表微信群等平台,公示职代会决议事项、责任分工及完成时限,决议内容职工知晓率达到100%,并同步公开提案办理进度与时限。
目前,高坛园区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诉求梳理机制,并通过园区工联会与企业、政府、人大、政协等进行协同联动,分类处置职工诉求。企业能解决的诉求,在企业内部解决,企业不能解决的,园区内协调解决。涉及跨区域、跨部门的难点问题,通过社情民意反映,或以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形式提交至地方两会,推动区域政策优化。
近4年来,园区职工围绕民生改善、技术革新、劳动关系协调等提出125条合理化建议,源自“职工说事”制度的《关于加大企业环保技改项目补贴力度的建议》等提案得到宁波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采纳。
“我们将以职工需求为导向、以机制创新为支撑、以共建共治为目标,力争为宁波打造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小微企业工业园区民主管理的样本。”宁海县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