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农民建筑工
〖发布日期:2015/12/21 10:28:00〗
〖点击量:
〗
几多惆怅度黄昏。
异乡校外儿八岁,
留守田间父六旬。
城镇化,
筑功勋,
险脏不惧惧求薪。
医疗社保无承保,
缘是乡籍农户身。
注:(1)留守。字意为居留下来看管,此处即留在农村负责耕作之意。
(2)城镇化。也称城市化。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生产、生活的建筑工程,并随之出现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和转移。
(3)医疗社保。这里指社会保险,包括养老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创作背景与过程编辑
“几亩农田难度生,问巡海角作民工”(左河水)。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江西、湖南、四川等内陆省份的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成为一支古今中外史无前例的浩浩荡荡的带着农民身份的城市产业大军,不断涌向东南沿海地区从事建筑业,为我国城市化和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而廉价的人力支撑。
“万丈高楼砌楚辛,几多惆怅度黄昏”。这是20世纪70年代曾经担任农村生产大队干部的左河水在2007年重回故地时所了解到的建筑农民工的情形。他们远离祖祖辈辈未曾跨出的乡村故土,一年只有春节的几天才能在乡与家人团聚,有的因春节的火车一票难求,有的为了省路费或多取加班费,隔年才能回乡,而把在家乡务农的重担交给了年迈的父母及留守务农、养儿育女的年轻妻子,身在异乡劳苦的丈夫还承受着“深更梦醒登高望,寻尽楼林不见家”(左河水)的情思苦楚。 2007年春节,作者左河水听完一位建筑农民工自述的情形后,挥笔写就本词在《江西诗词》发表,本词当时的第二、三句是:“文人喜作明星颂,笔到民工墨似金。” 到2012年,作者又了解到,那位建筑农民工的工作稳定以后便把妻子也带去一同打工,并将老人难以照看孩子也放在了自己的身边生活。但是,没有城市户口的孩子那时是无法入学的,作者感觉到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应该在词中体现出来。于是,他将上述的那议论性两句词改为“异乡校外儿八岁,留守田间父六旬。”这样,不仅在内容上更加丰富、真实,而且在艺术上与前句“几多惆怅度黄昏”相接得更好。故此,作者左河水将修改后的《鹧鸪天·农民建筑工》一词在2015第1期的《中国诗赋》和2015年第3期的《中华诗词》进行了重新发表。
“万丈高楼砌楚辛,几多惆怅度黄昏”。这是20世纪70年代曾经担任农村生产大队干部的左河水在2007年重回故地时所了解到的建筑农民工的情形。他们远离祖祖辈辈未曾跨出的乡村故土,一年只有春节的几天才能在乡与家人团聚,有的因春节的火车一票难求,有的为了省路费或多取加班费,隔年才能回乡,而把在家乡务农的重担交给了年迈的父母及留守务农、养儿育女的年轻妻子,身在异乡劳苦的丈夫还承受着“深更梦醒登高望,寻尽楼林不见家”(左河水)的情思苦楚。 2007年春节,作者左河水听完一位建筑农民工自述的情形后,挥笔写就本词在《江西诗词》发表,本词当时的第二、三句是:“文人喜作明星颂,笔到民工墨似金。” 到2012年,作者又了解到,那位建筑农民工的工作稳定以后便把妻子也带去一同打工,并将老人难以照看孩子也放在了自己的身边生活。但是,没有城市户口的孩子那时是无法入学的,作者感觉到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应该在词中体现出来。于是,他将上述的那议论性两句词改为“异乡校外儿八岁,留守田间父六旬。”这样,不仅在内容上更加丰富、真实,而且在艺术上与前句“几多惆怅度黄昏”相接得更好。故此,作者左河水将修改后的《鹧鸪天·农民建筑工》一词在2015第1期的《中国诗赋》和2015年第3期的《中华诗词》进行了重新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