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8点,职工张晔像往常一样走进深圳某半导体设备公司的宝安厂区,但她不是来上班,而是来参与清算收尾。
“太突然了,一时无法接受,是工会进场给我们吃了‘定心丸’。”在公司工作16年的物控专员张晔回忆,接到公司解散通知,她和大部分职工一样,无所适从。作为职工代表,她见证了职工从情绪激动到坐在谈判桌旁的72小时:职工诉求被梳理成清单,职工代表畅所欲言,协商有序推进。
据了解,该公司有职工934名。截至8月26日,929名职工的补偿协议已全部落实,大多数职工已收到了经济补偿金。同时,深圳市宝安区总工会、福海街道总工会联动宝安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推出“再就业帮扶方案”,解决职工后顾之忧。
从拒绝接受到表达诉求
“企业因战略调整,决定关闭公司主体……为充分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公司制定了劳动关系调整方案……”8月11日,公司公告宣布解散。
“在公司干了近20年,怎么突然就没了工作?”张晔坦言,大家都难以接受。
当天,深圳市宝安区总工会、福海街道总工会第一时间制定了调处预案,带着工会律师团进驻该公司。
“不少职工认为公司单方面宣布关闭厂区涉嫌违法。”律师谈自成告诉《工人日报》记者,职工突然接到解散通知,情绪激动,这是正常的。为此,他在进入厂区之前,就与街道工会工作人员沟通,要抓住适当时机,让大家推选职工代表,推动有序协商。
进驻公司后,工会搭建“双向沟通桥梁”,打通协商关键环节。一方面,发挥企业工会主席、工会委员作用,通过一对一沟通、小组座谈等方式,全面摸排、精准梳理职工核心诉求。另一方面,主动对接企业方,引导企业正视职工合理诉求,推动公司行政方积极回应。
福海街道工会专职副主席杨羽介绍,调处过程中,工会坚持走到职工身边,面对面了解情况,收集诉求。“公告发出当天,我就在公司饭堂和几十名职工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
此外,宝安区总工会、福海街道总工会还引导企业工会将职工诉求逐项收集,按“从重到轻、从多到少”的顺序梳理成清单。8月12日,企业工会将职工反映的诉求梳理成15项主要问题,并逐一汇总企业答复;同时还就14项普遍性问题进行集中回应,并张贴在公告栏。
工会搭台,律师释法
8月13日上午,第一轮协商在公司会议室启动。此前,在工会指导下,公司工会协助职工依法选举产生10名职工代表参与协商。
“我们最担心的,是没有生活保障。”职工代表张晔先开口,提出了职工普遍担忧的再就业问题,并将经济赔偿、未休年假工资折算等多个诉求带上谈判桌。
记者了解到,该公司在宣布关闭当天就公布了劳动关系调整方案,其中离职补偿方案明确,经济补偿由经济补偿的月数、司龄补助、签约奖等部分构成。经济补偿按工龄“每满1年补偿1个月工资”计算。与此同时,企业还增加了“司龄补助”,工龄10年以内的补助2个月工资,10年至20年的补助2.5个月工资,20年以上的补助3个月工资。此外,3日内签订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的,可获得签约奖3000元。
协商会议上,企业方在重申“经济补偿N+司龄补助不变”的前提下,表示可向集团争取增加固定部分如签约奖金额。
“长期服务奖物品未发怎么办?能否折算现金?”“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6个月的职工,为什么不享受离职补偿?”职工代表们提出问题,企业方逐条记录并现场回应。
首轮协商后,工会随即召集职工代表开展“二次沟通”。律师团详细解释了劳动合同法中有关经济补偿的条款,明确企业有权解散公司,前提是依法足额支付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因提前解散、被撤销或合同期满等情形终止劳动合同,应依法支付经济补偿。”律师谈自成现场释法表示,补偿的计算,是以2008年劳动合同法施行之后的工作年限为基数,每满1年补偿1个月工资。
精准收集再就业意向
8月13日下午,第二轮多方协商达成新进展:原有补偿方案保持不变,签约奖励金提升至6000元;签字时间延长至8月14日,且在意向书上签字同样可获得奖励金;针对约190名员工的长期服务奖折算现金发放……
截至8月26日,已有929名员工签订相关协议。“经济补偿在正式离职5日后发放,目前大部分员工均已收到。”参与收尾工作的张晔预计9月底离职,经济补偿约20万元。
与此同时,公司方还提出了转岗安置方案。公司将综合考量技能适配与岗位需求,将部分职工定向推荐至兄弟公司的惠州厂、龙岗厂继续工作;对于愿意前往其他兄弟公司或需要外部岗位推荐的职工,企业通过第三方顾问建立信息登记渠道,一旦有合适岗位,及时通知。
据该公司工会主席吴德伟介绍,此次转岗安置名额约占总人数的10%,主要涉及部分生产骨干、研发人员及设计岗位员工。“不论选择转岗还是接受补偿离开,职工均可按照补偿方案获得相应经济补偿。”吴德伟说。
为进一步解决职工“后顾之忧”,福海街道工会同步推出“再就业帮扶方案”。一是在企业现场张贴问卷二维码,精准收集大家再就业意向;二是主动对接周边企业,收集匹配岗位信息并及时推送;三是联动宝安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提供就业帮扶和分流安置服务。截至8月21日,已有约300名职工通过岗位推荐或自主择业,明确了后续就业去向。